借钱炒股公司 中国啤酒三大佬,都想争口气|一周人物
发布日期:2024-12-15 23:10 点击次数:81
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,于11月15日23时13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,约10分钟后,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,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
作为中国啤酒三巨头的掌舵者,侯孝海、黄克兴、耿超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变革。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 张文静
编辑|米娜
头图来源|中企图库
有一段时间,侯孝海做好了随时拎包走人的准备。
那是2016年他上任华润啤酒总经理后,他在内部启动改革,几年时间里一口气关了四十多家工厂,安置数万人。没有人能打包票,改革一定能成功,那几年他经常失眠。
侯孝海办公室的门,常年开着,随时有人进出。他身边的同事说,你总得手里有个家伙。他一看,办公室里除了书,什么都没有,后来买了根棒球棒放在里面,但从来没用过。
侯孝海在华润啤酒“动刀”的时候,黄克兴于2018年5月上任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青岛啤酒的转型在他的带领下也在持续推进。如果说侯孝海的变革是疾风骤雨,黄克兴的变革则是“微风细雨”。
对于有120年发展历史,任何变动都事关4万员工的青岛啤酒来说,动作不宜太大。“不是说都要推倒重建,那样的话,企业肯定会有一定时间的停滞。”用黄克兴的话来说,青啤的变革要“边跑边换挡”。
如果因此认为黄克兴保守,那就错了。身边人都知道,黄克兴有多“卷”,有多拼。曾有一年,黄克兴有216天在一线市场,有一段时间因过于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,他就背着中药罐子出差。上任董事长后,他更忙、更累,连轴转,快60岁的人很少凌晨一点前休息。
他本可以安逸、舒服一些。作为一个有着118年历史的企业,青岛啤酒发展至今,即便“萧规曹随”,黄克兴也可以借着历史惯性顺利跑好自己这一棒。但他不愿意,他不想做守业者,更想做开拓者,带领青岛啤酒再上一个大台阶,“要带着企业干出一番动静来”。
相比侯孝海和黄克兴,更急切的,或许是2020年底才上任燕京啤酒董事长的耿超。上任以来,他就没再安稳睡过一个好觉。
刚到燕京啤酒时,一开会,企业内部的人都觉得他有点儿着急,他们认为他应该再气定神闲一些。耿超说,“这不是这个阶段我该有的状态。我确实着急,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,有很多关要闯。”
他没法不着急。与侯孝海、黄克兴两位啤酒“老将”不同,耿超此前并无啤酒行业经验,需要学习的东西多,偏偏他面对的是一个“机制不活,市场下滑”,又迫切变革的燕京啤酒。他提出“二次创业,复兴燕京”,燕京啤酒开始变革之路。
啤酒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,同质化程度高,竞争激烈,又赶上中国啤酒行业升级转型期,作为中国啤酒三巨头的掌舵者,侯孝海、黄克兴、耿超不约而同选择了“不舒服”——就像黄克兴说的,咱不舒服了,企业就舒服了,员工就舒服了。“企业家就是那些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,是那些愿意过不舒服日子的人。”
带着对企业变革和消费市场趋势的洞察,12月14日,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、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黄克兴和燕京啤酒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耿超将齐聚2024(第二十二届)中国企业领袖年会,在开幕主题论坛环节一起共话消费新未来。
巨头们的2014年
侯孝海、黄克兴、耿超都对2014年印象深刻。确切地说,中国啤酒行业很少人不记得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——这一年,中国啤酒行业结束了连续25年的快速增长,首次出现负增长。
敏锐的巨头们意识到,时代变了,过去那么多年里以收并购、跑马圈地进行扩张的模式,不奏效了。中国啤酒行业规模化时代结束了,开始转向高质量时代,高端化成为新趋势。
侯孝海在这之前已经发现问题。华润啤酒过去二十多年,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,但到2012年左右,华润啤酒增长受到抑制。相反,曾在中国市场被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压制的百威英博,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骑绝尘。
他开始思考原因,发现百威英博有好品牌,其好品牌带动了其他品牌的整体增长。另外,他观察到行业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,有些企业开始关厂了。再对比国际啤酒行业发展历史,侯孝海得出了结论:行业发展逻辑开始向品质化转变,企业战略需要调整了。
侯孝海后来不止一次痛惜,他觉得,华润啤酒反应还是太迟钝了。虽然华润啤酒在2013年就试水高端市场,推出雪花脸谱产品,也提出了一些高端化战略,但收效甚微。
2016年3月,侯孝海上任华润啤酒总经理。当时,华润啤酒已经拥有98家工厂,总销量1172万千升,营业收入287亿元。而漂亮的业绩背后,侯孝海看到的,却是一个利润、市值、人效、管理模式、品牌价值等都与主要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的华润啤酒。
“一方面,过去华润啤酒对行业的敏锐性不足,未能掌握产业发展的重大转型逻辑,没有坚定地做高端酒;另一方面,华润啤酒在高端酒领域基础薄弱,处于‘四无’状态——无品牌、无产品、无渠道、无高端场所。”侯孝海反思道。
同样在2012年,刚接任青岛啤酒总裁的黄克兴也感到了不安。他从CFO提供给他的数据中发现,青岛啤酒促销费用的增速比产品销量的增速高,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速日趋缓慢,甚至下降。
果然,2014年后,问题开始显现。2016年,黄克兴兼任营销总裁,直接冲到市场一线。在一线,问题更直观地呈现在他面前:市场竞争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,酒价很低,青岛啤酒的品牌优势无从显现;产品雷同单一,创新产品、高端产品少,已有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的投放力度不足……
耿超是2020年底才上任燕京啤酒董事长,但他对燕京啤酒的2014年同样印象深刻。2014年正是各企业做规划的时间节点。2013年,燕京啤酒的销量约570万吨,但到2020年燕京啤酒只实现了300多万吨的销量,不但没有实现增长,销量还更少了。
“那就说明,我们对行业的判断出现了问题,对时代和市场的洞察和预见能力不足。”耿超痛心,这个行业早已经变了,我们变慢了。
2020年年底,耿超来到燕京啤酒厂,看到燕京啤酒的发展状况,他坦言,“压力很大”。整个“十三五”期间,燕京啤酒每年销售收入在111亿元上下波动,波动幅度在1亿元到2亿元之间。用耿超的话来说,“就跟拔管后的心电图一样,一条横线”。
燕京啤酒的变革迫在眉睫,等不起了。
变革
“华润啤酒迫切需要断腕式再造。”上任不久,侯孝海在内部喊出了这句话。2017年,华润啤酒提出了“3+3+3”策略,揭开了变革之路。
这一年开始,华润啤酒将刀尖向内,大刀阔斧改革,优化工厂、大面积精减人员,进行组织再造。在之后的5年中,华润啤酒关掉了40家低效工厂,优化500多万吨无效产能。
优化产能不是容易的事,侯孝海称,“每关一家厂,管理者、员工都会脱一层皮。”他刚上任华润啤酒总经理的时候,就有生产系统领导提醒他,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关厂。但他仍然做出了这个决定,且坚决,“形势逼人改变”。
侯孝海更大的压力,来自市场。过去的华润啤酒,以主流酒为主要业务,没有高端酒品牌,也缺乏做高端的能力。
华润啤酒一方面在内部重塑品牌,推出“脸谱系列”、匠心营造、“醴”、勇闯天涯SuperX、马尔斯绿、雪花纯生等一系列产品。另一方面,通过一年多的艰难谈判,成功牵手喜力集团,并购喜力在中国的业务。品牌有了,侯孝海又构建了一套决战高端的方法论——“五点一线”,即人、产品、客户、制高点、渠道营销。在这背后,华润啤酒组织、文化、数字化变革也在推动中。
2014年,青岛啤酒提出有质量的增长战略。高端化也是青岛啤酒要征服的高峰。黄克兴有一句话流传很广,“宁入高端红海,不入低端泥海。”产品上,青岛啤酒推出了奥古斯特、白啤、鸿运当头、皮尔森、IPA、黑啤等细分产品。
2016年,黄克兴带着团队贴着地皮跑,落地新的产品战略,砍掉了许多低端产品,往中高端产品发展。他大刀阔斧,或降、或免、或调,换了9个省区的总代理。这些变革,又倒逼供应链、生产、组织、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。
2018年,青岛啤酒总裁黄克兴上任青岛啤酒董事长。成为董事长后,他开始酝酿着拓宽青岛啤酒的边界。20年前,他就思考过这个问题。他发现,国际啤酒巨头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:一是以百威英博、嘉士伯、喜力为代表的全球扩张;二是以朝日、麒麟为代表的横向扩张——将单一产品扩展为与啤酒相关的食品、饮料、水等产品组合。黄克兴认为第二种更适合青岛啤酒。
2019年11月,青岛啤酒集团确立“整合平台资源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”战略,以啤酒为主业,规划快乐、健康、时尚三大板块。
于是,2019年,青岛啤酒推出王子海藻苏打水,次年收购雀巢在大陆的水业务。去年7月,青岛啤酒还推出无糖版本优活家大麦茶。另一边,以TSINGTAO 1903青岛啤酒吧为核心的时尚板块在攻城略地,目前啤酒吧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设200多家门店。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“啤酒+”生活新体验的青岛啤酒·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也在2022年落成。
今天,在黄克兴的定位中,青岛啤酒已经不单单是一家啤酒厂,而是一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企业。
与从啤酒厂和市场一线成长起来的黄克兴、侯孝海不同,耿超是从政府大院走进的啤酒大厂。这位官员背景出身的啤酒巨头掌舵者,以一种谦卑、开放的心态,频繁与啤酒行业交流、取经,“学习”成为他近两年说的最多的词汇。2022年,耿超提出“二次创业,复兴燕京”。
外界看到的明显变化是,燕京啤酒越来越年轻化、高端化。2020年推出的燕京U8成为近年来业内成长速度最快的大单品,这是耿超拍板推动的。
2020年,燕京啤酒面临抉择,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向基础好的燕京清爽,还是押宝当时销量不足10万吨的新品燕京U8。耿超认为,U8品牌形象更加年轻化,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,决定选择更难的U8。现在,燕京U8成为近年来业内成长速度最快的大单品。
为了向年轻人靠拢,耿超直接坐进直播间带货。他带货不求成绩,而是为了看消费者对燕京的反馈。他把那些尖锐、清醒的反馈和评价梳理出来,在燕京啤酒内部分享。
为适应新消费趋势,燕京啤酒开设“燕京酒號”社区小酒馆,在一线城市布局狮王精酿旗舰店。
在内部,燕京啤酒的变革与华润啤酒、青岛啤酒一样,涉及方方面面。如生产上,关厂减员;组织体系上,精简组织。他曾向《中国企业家》透露,他刚到燕京啤酒时,上市公司共15名董事,现在只有7名。过去,分公司高管有七八个,副厂长一堆;现在实行“1+X”制,目标只有1名高管,销量超过30万吨的情况下是“1+1”,超过50万吨就是“1+2”。
“我们是以‘这是最后一次机会’的心态,来复兴企业的。”耿超说,时间紧迫,如果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做,时机就错过了,所以我们必须先起跑,再调整呼吸,先启动再调整姿态。
高端化接下来的故事怎么讲?
变革带来的红利十分显著。
2024年上半年,华润啤酒营收237.4亿元,归母净利润约47.1亿元。其中,华润啤酒中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占比首次超50%,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%。
青岛啤酒同样在高端化中获得了红利。数月前,黄克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过去5年,青岛啤酒业绩每年平均增长25%。啤酒总体规模没有什么变化,但是利润增长了两倍,靠的就是产品的高端化。”
而燕京啤酒,重回两位数增长。今年前三季度,燕京啤酒营收约128.46亿元,同比增长3.4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.88亿元,同比增长34.73%。归母净利润和营业收入,均创下了企业自上市以来的三季报历史新高。
业内人士认为,产品高端化和管理优化,成为燕京啤酒近年的业绩驱动因素。
不过,啤酒高端化行至中途,出现了一些新变化。今年,头部啤酒企业纷纷出现增速放缓或下滑,吨价增速也有所放缓。
侯孝海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表示,高端化是当下行业的巨大红利,要把高端化作为价值化、场景化、个性化来看待。目前高端化迈入第二阶段,正从简单而基本的高端化,进入更高层次、更多元的高端化,而且未来这种变化会更多元、更个性,呈现更多不同场景需求。
无论高端化如何发展,归根结底还是以消费者为核心。未来高端化故事该如何继续下去?或许,黄克兴的“三镜”观念也可以提供一些思考。
今年上半年,黄克兴在接受采访时,被问及:存量时代,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?
黄克兴提出了“三镜”:望远镜,用望远镜来洞察未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;放大镜,用放大镜寻找现有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未来变化的需求,并开发出对应的新产品;广角镜,用广角镜观察不喝啤酒的人的需求,将这部分人群纳入进来。
“借用三个镜子,不断开发一系列新产品,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、潜在的需要,啤酒的整个消费空间就打开了。”黄克兴说,在存量竞争时代,未来市场空间是巨大的。
今年12月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,侯孝海、黄克兴、耿超三位啤酒圈大咖将为大家带来更系统和深刻的思考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梁斌 SF055借钱炒股公司
- 上一篇:郑州股票配资 黑色系期货主力合约短线下挫,焦炭跌超2%
- 下一篇:没有了